时间: 2025-04-25 06: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9:25
成语“日增月益”由“日增”和“月益”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每天增加,每月增加”。它表示不断地增加、增长,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不断进步或发展,特别是在学业、知识、财富等方面。
“日增月益”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为“其志日增月益。”该成语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强调在时间的推移中,个人或事物的成长与进步。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进步、努力和成长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日增月益”反映了这一文化基因,强调了时间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这一成语的应用愈加广泛,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
“日增月益”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努力进取,持之以恒。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们,让我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时间就会见证成果。
在我的学*生活中,常常使用“日增月益”来形容自己的成长。例如,在备考期间,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不断提升,这种进步让我充满信心。
在诗歌中,我尝试融入“日增月益”:
晨曦初露新曦光,
书卷在手梦飞扬。
日增月益志不渝,
心中理想永向上。
这首诗通过描绘学*的过程,传递了不断进步的主题。
在英语中,可以用“day by day”或“graduall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缺少“日增月益”所蕴含的时间的持续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通过对“日增月益”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在学、工作还是生活中,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都非常重要。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珍惜时间,努力追求成长。
自时厥后,国用寖广。除税粮、科差二者之外,凡课之入,日增月益。至于天历之际,视至元、大德之数,盖增二十倍矣。
《资治通鉴·唐纪》:“自贞观以来,户口日增月益,而田赋亦随之而增。”
《清史稿·食货志》:“康熙年间,户口日增月益,而田赋亦随之而增。”
《明史·食货志》:“自洪武以来,户口日增月益,而田赋亦随之而增。”
《宋史·食货志》:“岁入之数,视唐增至七倍,民力日增月益,而国用不充。”
《旧唐书·音乐志》:“自是之后,礼乐日增月益,文物大备。”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