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5:22
成语“椎心呕血”由“椎心”和“呕血”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用锤子击打心脏,导致呕血。引申义为内心极度痛苦或悲伤,形容遭遇重大打击或痛苦的心情。
“椎心呕血”出自《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在文中,描述屈原在国破家亡之后,心中的痛苦和悲愤,最终导致他心力交瘁、呕血而亡。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情感与身心健康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痛苦对身体的影响。
“椎心呕血”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悲伤的情境描述或对重大**的反思中。在日常对话中,它也可以用于表达个人的失落感,如失去亲人、朋友或事业上的重大挫折。在演讲中,使用该成语能够有效传达情感的深度,增强感染力。
同义成语:痛心疾首、心如刀绞
反义成语:喜出望外、欢天喜地
“椎心呕血”在文化中,常用于表达对历史的悲痛回顾,或对个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深度的重视,以及对于历史悲剧的感悟。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仍然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引起共鸣。
该成语通常带有强烈的悲伤与绝望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失去、痛苦和无奈。它激发人们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亲人去世的痛苦。当时我感到心如刀绞,几乎无法面对现实,正如“椎心呕血”所描述的那样。通过这个成语,我能够更恰当地表达我的感受,并与他人分享我的经历。
在一首诗中:
在岁月的长河里,
椎心呕血成悲歌。
梦中浮现旧时影,
泪痕斑斑难自抑。
在这首诗中,运用“椎心呕血”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会存在。比如英语中可以用“heartbroken”来形容心碎的感觉,虽然没有“呕血”的意象,但同样传达了深重的悲痛。
通过对“椎心呕血”的学,我了解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它在表达悲痛、绝望等复杂情绪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深刻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大惊,乃椎心呕血,遂发病死。”
《晋书·王敦传》:“敦闻之,大怒,乃椎心呕血,遂发病死。”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大惊,乃椎心呕血,遂发病死。”
《汉书·王莽传下》:“莽自知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气尽,椎心呕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椎心呕血,乃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