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39:12
“鳏寡孤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妻子(鳏)、没有丈夫(寡)、孤单(孤)、无依无靠(独)”。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那些失去配偶、孤身一人、没有亲属依靠的人,通常用来表达对孤独无助的状态的同情。
“鳏寡孤独”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中提到“鳏夫、寡妇、孤儿、独身者”,表达了对这些人境遇的关注和同情。成语的构成词汇各自的意思也有其典故和背景: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婚姻被视为社会的基石。因此,“鳏寡孤独”反映了对失去亲属和伴侣的同情与关注。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孤独和无依无靠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仍然很强,尤其在讨论现代社会中孤独感和心理健康问题时。
“鳏寡孤独”带给我一种沉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忙碌城市中孤独生活的人们。它提醒我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独居的老人,他的生活状态让我想起“鳏寡孤独”。我尝试主动与他交流,陪伴他,减少他的孤独感。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意义。
在某个秋日的傍晚,我写了一首小诗:
秋风瑟瑟孤影长,
鳏寡孤独共徜徉。
岁月如歌人渐老,
愿有温情暖心房。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lonely”或“isolated”来描述孤独的状态,但没有直接对应“鳏寡孤独”的成语。不同文化对孤独的理解和态度各有不同,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孤独可能被视为一种选择,而在东方文化中,孤独常常与社会责任和家庭观念的缺失相联系。
通过对“鳏寡孤独”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孤独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更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这个成语提醒我关注身边的孤独与无助,激发了我对社会的责任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战国时期,有人劝齐宣王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他征询孟子的意见,孟子认为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能毁,因为周文王当年靠施行王政才统一天下,他除给予当官的优惠外,也对鳏夫、寡妇、独夫、孤儿这种无助的人特殊照顾,齐宣王认为言之有理
如果是~,真正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