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7:37
成语“使臂使指”字面意思是“使用手臂和手指”,引申含义为“指挥、调动或运用某些事物或人力”,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事物的控制能力或对他人的操控。
“使臂使指”源于汉代典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强调了人们在处理事务时的灵活性与主动性。虽然具体的文学出处较少,但其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手臂和手指的使用比喻,表示对事情的掌控和调动。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臂使指”可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有效地管理团队、调动资源。例如,领导者在组织工作时,可以说“他使臂使指,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来表达对某项工作的掌控程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手是表达力量与控制的象征,成语“使臂使指”反映了对个人能力和领导力的重视。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团队管理、项目协调等场合。
“使臂使指”给人带来一种掌控感与自信的情感联想,在表达能力和领导力时,常常会让我想起成功的管理者或优秀的团队合作状态。这种意象能够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主动。
在我参与的一个大学社团活动中,作为负责人,我努力使臂使指,安排各个小组的工作。通过合理分工和沟通,我们顺利完成了活动,大家都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非常有效。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指挥如臂使指,
心中有数自如。
运筹帷幄之间,
风云变幻皆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call the shots”,意思是指挥或决策。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掌控和指挥的能力。
通过对成语“使臂使指”的学,我认识到在沟通和表达中,如何有效地传达控制与管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在语言学上有助于我更加丰富词汇,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于是使臂使指,无所不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光武于是使臂使指,无所不至。”
《汉书·刑法志》:“使臂使指,莫不制从。”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群臣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非子·难势》:“使臂使指,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