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7:18
“使绊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使人受到阻碍或困扰”。它常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某人或某事对他人造成了妨碍、阻挠或干扰。该成语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在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
“使绊儿”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主要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口语化表达。它的构成部分“使”意为“让、造成”,“绊儿”则是指“绊倒、阻碍”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形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在互动中常常会遇到的困难或障碍。
“使绊儿”可以在各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使绊儿”在现代社会中反映了个体在追求成功时面临的挑战,如职场竞争、家庭责任等。它的使用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环境中。
这个成语引发了对竞争、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同事的消极态度使绊儿了整个团队的士气。经过沟通和调整,我们最终克服了这个障碍,取得了成功。
在某个故事中,主人公为了追求梦想,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最终发现每一个使绊儿的经历都成为了他成长的养分。于是,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每一次绊倒,都是一次新的启发,让我在跌倒中学会了如何站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throw a wrench in the works”,意指对某事造成干扰或阻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意义。
通过对“使绊儿”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在交流和表达中,理解他人所面临的困难是多么重要。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尊重他人的经历与感受。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那人使个绊儿,把匡超人绊倒。”
《红楼梦》第六十回:“那丫头使个绊儿,把宝玉绊了个趔趄。”
《金瓶梅》第三十五回:“那厮使个绊儿,把我绊倒在地。”
《水浒传》第二回:“史进见了大怒,使个绊儿,将那汉子绊倒。”
她嘴上说话比蜜甜,暗中~算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