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9:26
“狐疑不决”这个成语由“狐疑”和“不决”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像狐狸一样犹豫不决,形容人对某事持怀疑态度而无法作出决定。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面对选择或判断时感到困惑和不确定,无法果断行动。
“狐疑不决”源自于古代的比喻,狐狸因其狡猾而著称,常常在面对危险或选择时表现出犹豫和小心。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在多部古典文献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反映了古人对狐狸这一动物特性的观察和联想。
“狐疑不决”常用于形容人在决策时的犹豫不决,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以及演讲等场合。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冲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描述朋友在选择方面的困惑;在演讲时,可以用来强调决策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使得“狐疑不决”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常常感到信息过载,导致决策困难。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反映了人们在复杂环境中面临的心理状态。
“狐疑不决”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面临重大决策时的焦虑和迷茫。它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在选择面前的重压。这样的情感在生活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感到十分狐疑不决。虽然对多个专业都有兴趣,但总是无法确定哪个最适合我。最终,我咨询了老师和校友,才慢慢理清思路,作出了决定。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树叶纷纷落下,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变迁。小镇上的人们在街角徘徊,似乎都陷入了“狐疑不决”的状态,面对未来的选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迷茫。
在英语中,“hesitant”或“indecisive”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些词汇没有直接与狐狸相关的比喻,但同样传达了犹豫和不确定的情感。不同文化中对决策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各异,但“狐疑不决”的心理状态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狐疑不决”这个成语的分析,我认识到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时,犹豫是人之常情。理解这个成语帮助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地描绘出这种心理状态,并在决策时学会克服困惑,做出更为果断的选择。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
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绍狐疑不决,乃引兵而东。”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狐疑不决,乃引兵而东。”
《后汉书·袁绍传》:“绍狐疑不决,乃引兵而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狐偃曰:‘君狐疑不决,臣不敢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狐疑不决,乃引兵而东。”
黄河的孟津、河津两处渡口河面较窄,冬天河水结成冰,车马可以从冰上渡过。刚结冰时人们不敢过渡,古人想出让狐狸先行通过的办法,因为狐狸多疑,边走边听冰下的水声,遇到狐疑不决时必须提防能否通过,狐狸能过就可以放心通行了
县官听说,也自~起来,暗想道:这事倒是我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