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2:27
“倾盆大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倾倒的盆子一样,形容雨下得非常大,几乎无法承受。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降雨非常猛烈,通常用来形容天气极为恶劣的状况。
“倾盆大雨”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和文献中对大雨的描写。古人常用“倾盆”来形容雨水如注,形象生动。它可能出现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成语。
“倾盆大雨”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在**文化中,雨水常常与丰收、生命相关联,但倾盆大雨也有可能带来灾难,如洪水等。因此,“倾盆大雨”不仅仅是天气现象,它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也常常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倾盆大雨”让我联想到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和不安,也可能带来新生的希望。它提醒我自然界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
在一次郊游中,我和朋友们正享受阳光明媚的天气,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倾泻而下。我们赶紧寻找避雨的地方,虽然被淋得透湿,但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当夜幕降临,倾盆大雨如注,整个村庄笼罩在水汽之中。人们在屋内紧闭窗户,唯有窗外的雨声,伴随着他们的思绪,如同心中的烦恼,无法逃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eavy rain”或“downpour”。这种表达虽然直白,但缺乏汉语成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在不同文化中,对于大雨的描述往往也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文化价值观。
通过对“倾盆大雨”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和思维,使我在交流中更加生动和形象。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资治通鉴·唐纪》:“是日天大雨,倾盆而下,城中水深数尺。”
《后汉书·班超传》:“天大雨,倾盆而下,道路不通。”
《汉书·王莽传》:“天大雨,倾盆而下,水深数尺。”
《史记·项羽本纪》:“是日天大雨,倾盆而下,楚军大乱。”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天降大雨,倾盆而下。”
烟拥层峦云拥腰,~定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