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1:58
“倾家破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倾倒家庭的财富,导致破产。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因赌博、投资失败或其他原因,使家庭的财产全部损失殆尽,形容经济状况极其糟糕或陷入困境。
“倾家破产”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元素“倾家”和“破产”在古代文献中均有出现。成语中的“倾”有倾倒、倾覆的意思,强调了财富的突然损失;“破产”则是指失去资产,无法偿还债务。该成语的形成与**社会中对财产、家庭观念的重视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危机对家庭的严重影响。
“倾家破产”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庭和财产被视为重要的社会基础。成语“倾家破产”不仅反映了个人经济状况,还折射出社会对财富和成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人们仍然对家庭财产的安全有着深切的关注。
“倾家破产”常常带给人痛苦和悲惨的联想,令人思考财富的不稳定性和家庭的脆弱。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财富时要谨慎,避免因贪婪而导致的巨额损失。同时,它也引发对家庭责任和经济教育的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曾听闻一位朋友因投资失败而面临“倾家破产”的境地。这个故事让我更加认识到投资风险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在财务管理中要保持理智,避免冲动决策。
在一首诗中,我试图表达家庭与财富的关系:
财富如水,流转无常,
倾家破产,岂能无伤。
但愿家中,和乐常在,
虽无千金,心安即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ankrupt”或“financial ruin”,它们也传达出经济崩溃的概念。然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这些表达在使用时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通过对“倾家破产”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经济困境的成语,更是对家庭、财富和人生风险的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既败,倾家破产,以偿军费。”
《宋史·岳飞传》:“飞既败,倾家破产,以偿军费。”
《晋书·王衍传》:“衍既败,倾家破产,以偿债。”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倾家破产,以偿军费。”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倾家破产,以赂秦。”
因为那孤儿加入了保卫团,于是杨家便给予一个严重的宗法上的制裁,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