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1:59
“倾囊相助”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自己的囊袋(钱包)倾倒出来,用以帮助别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人帮助,表现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倾囊相助”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见于《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故事讲述的是平原君赵奢慷慨解囊,帮助了有困难的朋友。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人重视友谊和相互帮助的道德观念。
“倾囊相助”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倾囊相助”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强调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的背景下,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帮助他人。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感动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人际关系中的温情和互助精神,激励我在生活中主动去帮助别人,传递爱与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慈善活动,看到很多人倾囊相助,捐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倾囊相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到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在了解到一个贫困村庄的困境后,毫不犹豫地倾囊相助,帮助村民们修缮学校和改善生活条件,从而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在英语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to lend a helping hand”,意指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强调帮助他人的精神。
通过对“倾囊相助”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更加关注身边的人际关系,激励我在生活中多做一些无私的贡献。
梅闻之泣下,但求怜拯,女思良久,曰:‘无已,我私蓄数金,当倾囊相助。’梅拜谢,因潜告张。
《清史稿·林则徐传》:“林则徐家贫,无以自给,同舍生曾国藩闻之,倾囊相助。”
《明史·海瑞传》:“海瑞家贫,无以自存,同舍生徐阶闻之,倾囊相助。”
《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家贫,无以自给,同舍生陈宜中闻之,倾囊相助。”
《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无以自存,同舍生张骞闻之,倾囊相助。”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无以自给,虞卿闻之,倾囊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