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0:02
成语“囊括无遗”字面意思是“将所有的东西都包罗在内,没有留下任何遗漏”。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对事物的理解或掌握非常全面,所有的内容都被包括在内,没有遗漏。
“囊括无遗”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而是由“囊括”和“无遗”两个部分组成。“囊括”意指将所有事物都包容在内,“无遗”则强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因此,可以看作是对某种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强调。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商业分析等领域。“囊括无遗”强调全面性,这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要尽量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
“囊括无遗”给人一种完整性和周全的感觉,能够引发对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的联想。它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责任感,要求在处理事务时不留盲点。
在工作中,我常常需要进行项目分析,力求做到“囊括无遗”,以确保我的报告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情况。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质量,也让我在团队中获得了更多认可。
在一个短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囊括无遗”:
万物皆入囊中藏,
心中世界囊括无遗。
春风拂面花自开,
岁月如歌伴我行。
在英语中,可以用“comprehensive”或“all-encompass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对事物全面性和完整性的强调。
通过对“囊括无遗”的学习,我体会到全面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它不仅在语言学习中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努力做到事事周全。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时尤为重要,使我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情况。
喜则喜空洞能容,为则为囊括无遗。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囊括无遗,指史佚的记载中,对不同族群的态度和行为都有详细的描述,体现了对历史事件全面而细致的记录。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囊括无遗,指古代史官记录君王的言行,确保所有的重大事件和决策都被详细记录,没有遗漏。
《资治通鉴·唐纪》:“史臣曰:‘唐之兴也,其始也,天子以兵定天下,其终也,天子以文治天下。’” 囊括无遗,指《资治通鉴》对唐朝的兴起、发展、衰落等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没有遗漏。
《文心雕龙·史传》:“夫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名教之所归也。” 囊括无遗,指史书编纂时,对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记载,没有遗漏。
《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囊括无遗,指史家记述历史,将所有重要事件和人物都记录下来,无一遗漏。
其他重要行政之顾问权,土地租借权,均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