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0:10
成语“不遗巨细”由“不遗”和“巨细”两部分组成。“不遗”意为不遗漏,不遗留,“巨细”指大大小小的事物。整体意思是指做事情时不论大事小事都一一照顾到,不漏掉任何细节。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和细致入微的态度。
“不遗巨细”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描述了汉代官员在管理事务时的细致周到。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官员在治国理政中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该成语在多种场合都可以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管理和教育领域。“不遗巨细”体现了对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追求。在现代社会,随着对细节和用户体验的重视,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强烈,尤其在商业、服务行业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负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的人,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大目标时,不应忽略小步骤的影响。
在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发现“不遗巨细”的重要性。例如,在准备一次重要的演讲时,我会提前准备每一个幻灯片的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使演讲更加成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万事俱备不遗巨细,
春风化雨润心田。
细节之处藏玄机,
成功之路由此生。
这首诗表达了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注重细节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于“不遗巨细”的表达可以是“leave no stone unturned”,意为不放过任何机会或细节。这反映了同样的思想,即在追求目标时应全面考虑各个方面。
通过对“不遗巨细”的学,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我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在今后的学和交流中,我会更加重视这个成语所传达的精神。
可见先生对一个问题不肯苟且的态度,不遗巨细的精神。真是佩服。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为人刚直,不遗巨细,皆能正色直言。”
《晋书·王导传》:“导为人谦冲,不遗巨细,故能得人心。”
《后汉书·班彪传》:“彪为人沉重,好古学,不遗巨细,皆能究其本末。”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余闻之先人曰:周公旦摄政七年,成王长,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首尾不懈,不遗巨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不遗巨细,故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