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0:23
成语“不避汤火”的字面意思是“不避开烫水和火焰”,引申为不怕危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无畏精神和勇气。
“不避汤火”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作为来源,但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勇敢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文化中,面对危险和困难而不退缩的精神常常被赞扬,这一成语则直接体现了这种精神。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包括: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困境时的无畏精神。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受到鼓励,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和自然灾害时,许多人愿意不避汤火,帮助他人。
“不避汤火”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佩和激励。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勇敢无畏的人物,如消防员、医生和志愿者等,他们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崇高精神。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参与志愿活动时,正好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许多志愿者不避汤火,冒着大雨帮助受灾的居民,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意识到勇敢与奉献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主人公面对山火的威胁,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中,救出被困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的举动体现了“不避汤火”的精神,最终他成为了村庄的英雄。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face the music”来表达类似的勇敢精神,意指面对现实或后果。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在困境中不退缩的态度。
通过学“不避汤火”,我深刻理解了勇敢和无畏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我面对困难时提供了鼓励。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激励我勇敢地面对挑战。
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宋史·岳飞传》:“岳飞不避汤火,屡建战功,为国之栋梁。”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不避汤火,亲率大军,南征刘备。”
《后汉书·班超传》:“超不避汤火,深入敌境,以报国家。”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东向,不避汤火,与汉王战于垓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不避汤火,以死卫社稷。”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6回:“臣既食天之禄,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