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1:14
成语“一傅众咻”字面意思是“一个人教导,众人跟随,发出一片声音。”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教导或影响能够引导众人的行为或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力量以及集体的反应。
“一傅众咻”出自《左传》,原文为“一人之言,众人之声。”这个成语表述了在群体中,一个人的声音能够引起其他人的响应,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影响力和传播效应的重要性。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可以用于描述领导者的影响力、老师的教导效果、或是某个公众人物的号召力等。它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适合于日常对话和正式演讲。例如,在讨论某个名人的影响力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言论如何引导了大众的看法。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常常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结构。成语“一傅众咻”体现了这种关系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信息快速传播的背景下,个体的声音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讨论和行动。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学*和生活中,某些人的话语能够激励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的变化。它让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言行中更好地影响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
在学校时,我曾经参与组织一次志愿活动。活动开始时,我提出了一个想法,结果大家热情高涨,迅速形成了一个团队,展现出“一傅众咻”的效果。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个体的想法和行动能够在集体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一人传道众人听,
心中火焰齐相应。
春风化雨润心田,
一傅众咻共前行。
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个体的教导如何激发集体的共鸣。
在英语中,可以用“one voice, many echo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个体的声音能够引起集体的反响。虽然各文化中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依然是个体影响集体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傅众咻”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更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提醒我们关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它促使我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他人,带来积极的改变。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一傅众咻,其谁与归?”
《后汉书·袁绍传》:“一傅众咻,其谁与归?”
《汉书·王吉传》:“一傅众咻,其谁与归?”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傅众咻,其谁与归?”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一傅众咻,其谁与归?”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宋国国君学好为国家多办一些好事。孟子打比方说如果让楚国大夫学齐国话就应该请齐国的老师,而且把他置身于齐国的环境中去,不能给他一个一傅众咻的环境,那样就是想学也学不好
古人有言,~,终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