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0:52
成语“一倡百和”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倡导,百人响应。它形容一种意见或行动被一个人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响应,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
“一倡百和”出自《左传》中的一句话:“一言而百和。”虽然成语的具体形成时间并没有确切记载,但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集体意识和和谐共处的价值。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常常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强调个体为集体服务的重要性。“一倡百和”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集体决策愈发受到重视。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在团队工作中,个人的意见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与支持,使得最终的成果更为出色,带给人一种温暖和归属感。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项目倡议,起初只有几个人响应,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逐渐被感染,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充分体现了“一倡百和”的精神。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一倡百和”:
春风一声轻语起,
百花齐放共欢喜。
倡导和谐共生路,
万众携手向未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强调集体合作的力量。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倡百和”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团队合作和共同参与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团队项目,也能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增强了我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这个成语让我明白,个人的声音能够引起共鸣,而集体的力量无可限量。
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松文清公》:“时一倡百和,浸成风会。”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时都中人士,一倡百和。”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一倡百和,鼓簧学者。”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上》:“乐府盖一倡百和者也。”
《宋史·文苑传五·刘恕》:“恕临终,所言皆天下大计,一倡百和。”
有年老者,以为财神变相,亟以香烛净茶祝而送之,~,比户皆然,喧闹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