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5:55
“曲意承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拐弯抹角地迎合”。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故意迎合他人的意愿或心情,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不真诚或过于谄媚。
“曲意承迎”出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具体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一些记载,在其中有关于权臣通过迎合**来获取权力和利益的描述。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方式,因此“曲意承迎”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奉承、迎合的贬义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曲意承迎”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迎合他人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权臣、商人或某些社会角色的虚伪和阿谀奉承。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批评某人过于谄媚的态度,或者指责某些行为的不真诚。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尽管讲究“和谐”,但“曲意承迎”往往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反映出人际交往中的权力关系和利益交换。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职场和商业环境中,许多人对这种行为持有负面态度,强调真诚和透明的重要性。
“曲意承迎”常让我联想到虚伪和不真诚的社交场合。它提醒我在沟通中要保持真实,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这种思维方式促使我更加重视人际关系中的诚实和信任。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看到一位同事为了获得升职机会,频繁地向上级奉承,最后虽然得到了短期利益,但在团队中的信誉却大打折扣。这让我意识到,曲意承迎虽然可能获得短期好处,但长远来看却可能损害个人的诚信和形象。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曲意承迎”:
月下独行影自斜,
曲意承迎非所佳。
真诚待人心如玉,
何必虚情醉夜华。
这首诗表达了对真诚交往的向往,批判了迎合他人的行为。
在英语中,类似于“曲意承迎”的表达可以是“to curry favor”,意味着为了个人利益而谄媚他人。这种行为在许多文化中都是被批评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迎合和合作可能被视为社交技巧。
通过对“曲意承迎”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社交和职场中,真诚与信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的警示意义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真实的交流和互动,避免陷入迎合的误区。
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曲意承迎,以固其位。”
《明史·海瑞传》:“瑞曲意承迎,以避其锋。”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曲意承迎,以图后效。”
《后汉书·班超传》:“超曲意承迎,以结其心。”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曲意承迎,以得其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