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1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7:56
“九曲回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曲折的河流,形容其弯曲多变。引申意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情感的复杂与深沉,尤其是对离别、思乡等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曲折与不平坦。
“九曲回肠”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贺的《李白歌》。其中提到“九曲肠,回肠”,暗示了情感的复杂性。成语中的“九曲”可以理解为多次的曲折,象征人们内心深处的波动和回旋,反映出古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描写离愁别绪、思念故乡或恋人时。在日常交流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或者在演讲中引入情感共鸣,提升演讲的感染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九曲回肠”恰好反映了这种文化特征。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对待人生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中。
“九曲回肠”让我联想到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常常在心中萦绕,难以释怀。它使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线性的,而是充满了起伏和变化。
我曾经在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时,感受到“九曲回肠”的情感。当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同时也对家乡的牵挂和不舍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在写日记时常用这个成语表达我的心情。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月明点滴窗前影,
思乡情绕九曲回。
心随流水千般语,
愿君共此梦中回。
这首诗通过“九曲回肠”传达了深深的思乡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表达复杂情感的成语可能是“a rollercoaster of emotions”(情感的过山车),它强调情感的起伏和变化,但少了一种文化内涵的深刻感受。
通过对“九曲回肠”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情感的复杂性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和深刻。它提醒我,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交流,情感的表达都需要考虑到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言文之难,不能无累也。”
《文选·潘岳<西征赋>》:“岂拉秕而摧芒,将罕进而瓟步。”李善注:“言己才质既劣,而所履又恶,故将罕进,而蹙步也。”
《文选·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李善注:“言水路三道,通流皆平也。”
《文选·王褒<洞箫赋>》:“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泛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李善注:“言箫声既发,若士之壮,故慷慨也。”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李善注:“言愁思不寐,故久视庭中,望其蔼蔼,若降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