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19:34
成语“兜肚连肠”的字面意思是“肚子和肠子连在一起”,引申义为形容人心情复杂、内心纠结,或者形容事情纷繁复杂,难以理清。它常常用来形容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状态,或者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无奈与困惑。
“兜肚连肠”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可能是口语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成语。它的构成部分“兜肚”与“连肠”传达了一种密切关联的状态,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关注内心情感与身体感受的特点。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充满了细腻与复杂,成语“兜肚连肠”体现了这一文化特征。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使用该成语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兜肚连肠”让我联想到那些无法言喻的内心纠结,常常在无法做出决策时产生的焦虑与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给人一种无奈的感受。
在一次职业选择中,我曾感到“兜肚连肠”,因为我对两个工作机会都有所偏爱,却又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与朋友讨论他们的意见,寻求帮助,但最终决定还是需要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心中的思绪如同兜肚连肠,纠结不已。曾经的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在思量中无所适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ngled web”,形容事情复杂且难以理清。然而,中文成语“兜肚连肠”更加强调内心的情感纠结,体现了文化对情感细腻的重视。
通过对“兜肚连肠”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能够准确传达复杂情感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生活中更能敏锐地捕捉和表达内心的情感状态。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道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这句话,直兜兜的,兜到她心里。”
《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徬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一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醒世恒言》卷二十:“那妇人听了,如兜肚连肠,一齐都断。”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道:‘这病是兜肚连肠,都是痛的。’”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如兜肚连肠,通身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