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5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46:00
成语“一丘一壑”字面意思是“一座小山丘和一条小沟壑”,比喻事物的差异微小或者相近,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对性。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或者两者之间的争论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一丘一壑”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中提到“丘”和“壑”都是自然地形的代表,强调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过于极端,忽略了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和联系。庄子通过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思考,鼓励人们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世界。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包容的价值观使得“一丘一壑”这个成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同意见时,能够理性对待,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彼此的差异。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争执或分歧时。它提醒我,很多时候,在争论中我们可能都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却没有意识到其实彼此的想法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这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在沟通中更加宽容和理解。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大家对项目的方向产生了分歧。此时,我用“一丘一壑”来提醒大家,实际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上存在不同意见。最后,团队成员不仅顺利达成共识,还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一丘一壑”:
山川虽异丘壑同,
心灵交汇共此生。
千言万语皆可诉,
一丘一壑情相融。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与互相理解的美好。
在英语中,可以用“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事物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反映出全球对人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
通过对“一丘一壑”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不同观点时,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它在日常沟通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促进和谐交流。
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宋史·文苑传五·贺铸》:“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谓之贺鬼头。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闻者快之。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自为文多奇崛,诗句精丽俊逸,如‘一丘一壑’,时人未之许也。”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早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及为郡吏,往往延名士与之交,一丘一壑,皆有深契。”
《南史·王筠传》:“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太祖取所制诗并杂文十首,命孔颍达注之,谓朝士曰:‘此人吐言天拔,动以一丘一壑为事,非徒藻思绮合,亦乃属词比事,有足观者。’”
《宋史·李格非传》:“文叔在太学,尝出其文示同列,大抵皆祖述李清照,而自变其体,以经术为渊源,以文章为波澜,一丘一壑,皆有深致。”
《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如一丘一壑。’”
兄以~过之,且筑圹于侧,与山缔生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