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7:57
成语“百身何赎”字面意思是:即使有百个身体,也无法赎回自己的过错。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犯下严重错误或罪行后,无论用多大的代价,都是无法弥补的,强调了错误的严重性和悔恨的无奈。
“百身何赎”出自《左传》,原文为“人之所欲,百身何赎”。它反映了古代对责任和后果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在面对重大过错时,金钱或其他物质手段无法弥补的道理。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社会对诚信、责任感的重视息息相关。
该成语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适用于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在描述一个人因重大失误而感到深深懊悔时,可以用这个成语。此外,在讨论社会道德和法律责任时,也能够引出该成语的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责任感被高度重视。因此,“百身何赎”不仅是对个体错误的反思,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法律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补偿的方式多样化,但“百身何赎”的观念依然提醒人们认识到,某些错误是无法通过金钱或物质手段来弥补的。
这个成语常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令人联想到对过错的深刻反思和无奈。它让人意识到生活中有些错误是不可逆的,促使人们在做决定时更加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位朋友因轻率的决定导致了家庭的破裂。他后悔不已,常常用“百身何赎”来形容他的心情,表达对过错的无能为力和深刻悔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年轻的商人因贪婪而陷入法律困境,最终在监狱中反思自己的人生,感慨道:“百身何赎,惟愿未来能不再重蹈覆辙。”
在英语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百身何赎”的成语,但“you can't put the toothpaste back in the tube”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说明一些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虽然措辞不同,但对错误不可逆转的理解是一致的。
通过对“百身何赎”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责任和后果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应考虑可能的后果,以避免不可逆转的错误。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悔恨的成语,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启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晋书·王导传》:“百身何赎,一死难赎。”
《后汉书·班超传》:“百身何赎,一死难赎。”
《汉书·王莽传》:“百身何赎,一死难赎。”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百身何赎,一死难赎。”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百身何赎,一死难赎。”
一见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