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2:48
“无拘无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束缚,没有障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思想自由、行动不受限制,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非常自在和畅快。
“无拘无碍”最早见于古文中,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是结合了“拘”和“碍”这两个词的含义。古代常用“拘”来形容拘束、限制,而“碍”则表示妨碍、阻碍。该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由和畅快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常常强调心灵的自由。
“无拘无碍”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无拘无碍”在**文化中,尤其是在文人雅士的群体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也反映了个人内心世界的开阔。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创新和个性表达的环境中。
“无拘无碍”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感,令人联想到自由的生活状态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它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减少束缚,追求更真实的自我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去旅行时,我感受到“无拘无碍”的状态。没有繁琐的计划,我随心所欲地探索新的地方,这种自由让我感到无比愉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无拘无碍”:
在蓝天白云下,心随风飘荡,
无拘无碍的梦,追逐自由的光。
在英语中,“free and unrestrained”可以被视为与“无拘无碍”相似的表达。两者都强调一种没有束缚的状态,但在文化背景下,可能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有所不同。
通过对“无拘无碍”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促使我更加关注自由和创造力的重要性,鼓励我在表达时更加真诚和开放。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唐诗三百首·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之‘三语掾’。”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庄子·逍遥游》:“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