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47:03
“置诸度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某事物放在考虑之外。它的基本含义是将某种情况、问题或考量置于不考虑的范围,表示不予重视或者不去理会。
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君子不器,器之不适,置诸度外”。它反映了古代君子对事物的态度,强调在处理事务时应有远见和深思熟虑,而不是轻易被眼前的事情所困扰。
“置诸度外”常用于描述在决策或判断时,有意识地忽略某些因素或意见。例如,在商业决策中,管理者可能会将短期利益置诸度外,专注于长远的发展策略。此外,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他人意见的忽视,或对某些负面因素的不屑一顾。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置诸度外”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内心独立思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面对信息爆炸和多元化的观点,人们在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时,常常需要把一些不必要的干扰置诸度外,以保持清晰的思维。
“置诸度外”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勇敢和无畏。当我想到这个成语时,联想到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专注的重要性。这种态度让我在生活中更加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时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感到焦虑,但我尝试将这些外界的声音置诸度外,专注于自己的学目标。这样,我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
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我可能会写道: “繁华似梦浮云间,置诸度外心自安。若问前路何所向,唯有初心不改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disregard”或“to put asid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忽视某些因素的意思。然而,文化背景不同,使用的频率和场合也会有所差异。在一些文化中,重视他人意见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强调个人独立和主见更为重要。
通过对“置诸度外”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成语的使用使得我们的交流更具文化内涵和深度,值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应用和探索。
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倒是我这个海外孤臣,萍飘梗泛,祖宗邱墓,~,今番听见航公这番话说,不禁感触。(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