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5:52
“家传人诵”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家中传承,人人诵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知识、文化或传统,强调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家族文化的延续。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与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传承、教育和经典诵读的理念密切相关。历史上,许多家族都会有自己的家训、经典书籍,并通过诵读来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文化。
“家传人诵”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族和传统的传承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许多家庭会通过诵读经典、讲述家族故事来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家族文化的传承依然被许多人重视。
“家传人诵”让我联想到温暖的家庭聚会、长辈对年轻一代的教导,以及那种对传统的尊重与珍视。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令我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在我的家庭中,长辈们常常会告诉我们一些传统的故事和教训。我曾在祖父的影响下,学*了许多关于家族历史的知识,深感“家传人诵”在我的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晨光初照庭前草,
家传人诵古文豪。
代代相承情义重,
文化之根根深牢。
在英语中,有类似“oral tradition”或“passing down traditions”的表达,强调口头传承的概念。在许多文化中,家庭传承都是重要的主题,尽管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家传人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重视家庭和传统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增加了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对家庭的重要性的思考。
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明史·艺文志》:“家传人诵,其文传世。”
《新唐书·艺文志》:“家传人诵,其说广布。”
《旧唐书·经籍志》:“家传人诵,其学盛行。”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家传人诵,以为口实。”
《宋史·艺文志》:“家传人诵,其书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