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0:11
“步履艰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走路的步伐很艰难”。它通常用来形容行走困难、步伐缓慢,进而引申为在某种境况下行动或进展的不顺利。基本含义是指遇到了困难,无法顺利进行。
“步履艰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首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但其字面成分“步履”与“艰难”在古文中常常用来形容行走困难的状态。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常有对步履艰难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与挣扎。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步履艰难”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常常用来反映人们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经济压力、社会问题时,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
该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奋斗与坚持。它不仅表达了面对困难的真实感受,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不放弃、继续努力。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大,感到非常疲惫,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这时我可以用“步履艰难”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既是一种自我调侃,也可以与朋友分享我的困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步履艰难”:
山高水长路漫漫,
步履艰难心向前。
风雨兼程不言弃,
愿得此生共缘牵。
在英语中,可以用“struggling to get by”或“facing difficulti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然而,中文的“步履艰难”更强调了行走的感觉,给人一种更具体和生动的印象。在不同文化中,描述困难的方式各有差异,但都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奋斗精神。
通过对“步履艰难”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用来描述身体上的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和状态的表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增进对生活中困难的理解和共鸣。
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步履艰难,不可以远图。”
《后汉书·班超传》:“步履艰难,不可以远征。”
《汉书·王莽传下》:“步履艰难,不可以远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步履艰难,不可以远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步履维艰,不可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