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6:5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8:56
“国步多艰”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国家的步伐艰难”。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治理或面临困境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政局不稳或社会动荡,暗示国家发展遭遇重大阻力。
“国步多艰”最早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国家之间战争频繁,政局不稳,民众生活困苦。这一成语反映了当时政局的严峻与艰难。后世文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关怀常通过此成语表达,成为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盼的象征。
“国步多艰”常见于政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通常用于描述国家面临的危机。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可能描写一个历史时期的动荡,借此成语揭示国家的困境。在演讲中,政治家可能用此成语来呼吁团结和努力,以应对国家的挑战。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国步多艰”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心相联系。在现代,尽管国家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经济或国际环境下,仍然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反映当下的困境,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
“国步多艰”常带有一种忧虑、担忧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动荡与苦难。这种情感使我更加意识到国家发展的不易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从而激发出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在我参与的一个社区发展项目中,我们面临许多挑战,项目进展缓慢。我曾用“国步多艰”来形容我们当前的困境,提醒团队成员要有耐心,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最终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国步多艰”:
风卷残云愁满天,
国步多艰望断烟。
但愿英雄齐奋发,
共筑明朝展宏图。
这首诗通过描绘国家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团结。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国步多艰”的表达可能是“a nation in turmoil”或者“a nation beset by challenges”。这些表达同样反映出国家面临困境的状态,但在使用时,往往更注重具体的**或问题,而非历史的悠久传统。
通过对“国步多艰”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国家的艰难处境,也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同时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希望,继续努力。
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国步多艰,人心思乱。”
《后汉书·皇后纪上》:“国步多艰,皇统屡绝。”
《汉书·食货志下》:“国步多艰,赋敛重数。”
《史记·秦始皇本纪》:“国步多艰,民不聊生。”
《左传·昭公四年》:“国步多艰,天命不犹。”
今~,中原隔绝,江、淮之地,尚有盗贼,驻跸之地,最为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