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8:16
成语“一酬一酢”由四个字组成,其中“酬”指回报或回应,“酢”指一种低度酒,酢酒在古代常常被用来招待客人。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酒来回报,强调了交往中互相酬谢的礼节。更深层的含义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扶持。
“一酬一酢”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宾之礼,酬酢之礼。”这说明在古代,酒这种社交饮品被用来加强人际关系,体现了礼尚往来的美德。成语由此延续至今,成为描述人际交往中互相酬谢的一种表达方式。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涉及到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的语境。例如,在商业谈判中通过酒宴来加强合作关系时,可以引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请客、赠送礼物时,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同义和反义成语在细微差别上,各自强调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特点。
“一酬一酢”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观念。在现代社会,虽然社交方式有所变化,但友好往来和互相回报的理念依然存在,尤其在商务交往中,仍然需要通过宴请和礼物来拉近关系。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强调了相互之间的情谊与信任。在表达时,它也能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适合用来缓解紧张的社交场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大家为了庆祝毕业互相请客,一酬一酢的场景非常普遍。我们分享了彼此的生活,回忆起过去的点滴,这种互动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朋友们围坐在篝火旁,举起酒杯,齐声道:“一酬一酢,共庆这段美好的时光。”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友情,也增添了氛围的温暖。
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社交文化中,饮酒也常常是社交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在西方的“Cheers”(干杯)中,同样表达了友好与合作的愿望。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强调了饮酒在社交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一酬一酢”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人际交往的智慧。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增进与他人的沟通。
说着便用那合欢杯,斟了满满的一钟,他夫妻果然一酬一酢的饮干。
《宋史·文彦博传》:“彦博与客饮酒,一酬一酢,甚有雅致。”
《后汉书·班超传》:“超与友人饮酒,一酬一酢,甚得其乐。”
《汉书·王莽传下》:“莽与群臣饮酒,一酬一酢,甚恭。”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虞卿饮酒,一酬一酢,甚欢。”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饮酒一酬一酢,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