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3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5:34
“岸然道貌”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像岸边那样稳重,像道理那样庄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表面上装得很庄重、严肃,给人以正直、端庄的印象,实际上却可能是虚伪的表现。
“岸然道貌”源自于古代的经典文献,最早见于《论语》,这本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在其中,孔子提到了一些表面上看似道德高尚的人,但实际上却背离了道德的真实意图。这个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对伪善者的批评。
“岸然道貌”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经、严肃,实际上内心却并不真诚的人。它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如小说人物的描写,或在日常对话中,批评某些人的伪善行为。在演讲中,也可用于揭露社会中的虚伪现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道德和诚信,因此“岸然道貌”反映了对伪善的深刻批判。如今,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政治、商业等领域,伪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使得该成语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和现实意义。
“岸然道貌”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与反思。它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内心却虚伪的人。在表达上,这个成语也让我更容易描述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表面上关心他人、实际却只关注自身利益的人。在讨论这些情况时,我尝试用“岸然道貌”来形容他们的行为,让我的观点更加清晰。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岸然道貌”:
岸然道貌皆伪善,
背后暗藏诸多怨。
世间繁华皆假象,
唯有真诚最可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ypocritical”,指的是伪善的行为。然而,不同文化对伪善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英语中的“putting on a facade”也有相似的意思,强调表面与内心的差异。
通过对“岸然道貌”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到伪善与真诚之间的区别。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表现一致。在今后的交流中,我会更加小心地使用这个成语,确保表达准确且有深度。
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新唐书·李泌传》:“泌岸然道貌,言动有度。”
《旧唐书·魏征传》:“征岸然道貌,言动有节。”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岸然道貌,言动有则。”
《明史·海瑞传》:“瑞岸然道貌,言动不苟。”
《宋史·吕祖谦传》:“祖谦岸然道貌,言动有常。”
中国士人,又有一种~,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