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38:02
成语“无功受禄”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做出贡献却接受了报酬。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没有付出努力或贡献,却得到了相应的利益或报酬,常常带有贬义,暗示不公或不道德。
“无功受禄”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历史上,这个成语反映了对那些没有真正贡献却获得利益的人的批评。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功”和“德”,因此这一成语的使用常常带有对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指责。
在文学作品中,“无功受禄”常用来批评那些依靠关系或特权而获得职位或利益的人。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调侃某人在工作中没有贡献却获得了升职。演讲时,政治人物可能会引用这一成语来批评社会不公或者某些人的不当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功”即努力和贡献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因此,“无功受禄”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行为,反映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竞争激烈,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非关系或运气来获得成功。
“无功受禄”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愤怒或不满,尤其是当看到某些人轻易获得利益而自己却辛苦工作时。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思考,也促使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更为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事,她凭借与上级的关系而获得了晋升,而在团队中并没有表现出色。这让我想到了“无功受禄”,并引发了我的反思,认为自己应该更加努力,以真正获得应得的回报。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辛勤耕耘无怨言,
岂容无功受禄贪?
春华秋实皆有道,
唯有付出方见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reap the benefits without sowing the seeds”,意指不劳而获的现象。尽管两者在文化背景中略有不同,但都反映了对努力和成果之间关系的重视。
通过对“无功受禄”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白了在语言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够有效传达情感和态度。这一成语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忘努力的重要性。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宋史·岳飞传》:“无功受禄,非所敢当。”
《晋书·王导传》:“无功受禄,不如不受。”
《后汉书·杨震传》:“无功受禄,灾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无功受禄,窃为君羞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无功而受禄,非义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伐檀》,深刻揭示当时的农奴主无功受禄、剥削奴隶的情景。奴隶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伐树,而腹中空空,抬眼望对岸奴隶主的深宅大院,堆满了粮食和猎物,心中有无限的悲愤
依我看来,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反受其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