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18:50
成语“疏庸愚钝”由四个字组成:
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性格上疏远、平庸、愚蠢且反应迟钝。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缺乏才能和智慧的人,或是对某些事情理解不深、反应慢的人。
“疏庸愚钝”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或文献出处,但可以推测其形成是基于古代汉语中对人性格和才能的普遍认知。成语中所包含的字词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因此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这个成语。
“疏庸愚钝”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与才能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疏庸愚钝”在社会交流中常常带有贬义,反映出人们对无能与愚蠢的不满与批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职场和学环境中。
“疏庸愚钝”一词常常带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联想,令人联想到无能、失败和不成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聪明才智的渴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时要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表现得较为迟钝的朋友。我曾尝试用“疏庸愚钝”来描述他们,但后来意识到这样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因此,我开始选择更为温和的表达方式来指代这些情况。
在一首小诗中:
在这繁华的世界里,
有多少人疏庸愚钝,
如同秋叶随风飘荡,
难以找到归宿的方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im-witted”或“slow-witted”,它们同样用以形容智力较低或反应较慢的人。这些表达在文化中同样带有负面评价。
通过对“疏庸愚钝”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反映。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表达批评时应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休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有这般疏庸愚钝,孤陋寡闻。
《明史·海瑞传》:“瑞曰:‘吾虽疏庸愚钝,然心怀忠义,愿为国家效力。’”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虽疏庸愚钝,然志在恢复中原,愿君勿疑。’”
《晋书·王导传》:“导曰:‘吾虽疏庸愚钝,然心怀忠义,愿为国家效力。’”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吾虽疏庸愚钝,然志在报国,愿君勿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夫士亦有疏庸愚钝者,然其心诚,可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