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1:07
“截趾适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截掉脚趾以适应鞋子”,引申义是为了迎合某种需求或标准而牺牲自己的本质或特征。它通常用来形容为了迎合他人或外界的要求,而做出不合理或极端的牺牲。
“截趾适履”源自《战国策》。在该书中,描述了一位因为鞋子不合适而决定截掉脚趾以适应鞋子的故事,反映了对个人特点和需求的忽视,以迎合外部标准的悲剧性选择。这一成语警示人们,不要为了迎合外界而失去自我。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原则或特征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它来描绘人物的悲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朋友或同事为了适应某种环境或标准而做出的不理智选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人们常常面临着迎合他人的压力。这种现象在文化背景中可能导致个人特征的消失。因此,“截趾适履”不仅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激励人们思考自我价值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截趾适履”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哀和无奈,联想到那些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己的个体。它促使人们反思,在追求社会认同的同时,是否也在牺牲自我。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次因为想要被同学接纳,而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后来我意识到,这样的选择让我感到不快乐,反而失去了自我。这个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截趾适履”的道理,鼓励我在未来的选择中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纷扰人世间, 我走过无数路, 不愿截趾适履, 宁做独行者。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来传达相似的意思,意指为了报复或迎合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这显示了在不同文化中,对迎合他人和自我牺牲行为的共同认知。
“截趾适履”不仅是对个人特征和自我价值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压力的反思。通过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我意识到在学习和表达中,保持自我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截趾适履,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
《清史稿·曾国藩传》:“截趾适履,非所以成大事也。”
《明史·王守仁传》:“截趾适履,非所以治天下也。”
《宋史·范纯仁传》:“截趾适履,终至败事。”
《晋书·傅玄传》:“截趾适履,弃冠冕而反服。”
《后汉书·明帝纪》:“截趾适履,刻舟求剑,皆非所以为政也。”
若强为之解,徒见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