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3:40
成语“刖足适履”的字面意思是“砍掉脚来适应鞋子”。它用来比喻为了迎合某种情况或标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条件或特长,实际上是自毁前程、得不偿失。
“刖足适履”出自《战国策·魏策四》。原文描述了一位不愿意把自己的脚适应鞋子,而是选择把脚砍掉以便穿上不合适的鞋子,形象地表达了为了迎合外部要求而做出的极端行为。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价值与外部标准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该成语常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迎合他人或外部标准而牺牲自我价值和特长的行为。它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内心的挣扎;在日常对话中,用于劝诫朋友避免不必要的自我牺牲;在演讲中,用来引导听众反思自我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成语“刖足适履”反映了对个人与外部标准之间矛盾的深刻关注。在现代社会,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一成语的警示意义更加突出,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保持真实的自我。
“刖足适履”让我感到一种无奈和痛心,似乎是在告诉人们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我总是得不偿失。这种情感反映了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和对不理智选择的反思。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也曾经历过为了迎合团队氛围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风格,结果发现这样反而影响了我的表现。后来我意识到,保持真实的自我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匠人,他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制作鞋子。有一天,镇上的人们都开始抱怨他的鞋子不够合脚,他们纷纷要求他按照流行的样式来制作。匠人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改变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失去了手艺的灵魂,变得平庸无奇。村民们都说:“他这是刖足适履啊!”
在英语中,“to 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有类似的意思,表达为了报复或迎合而做出自毁的选择。这说明不同文化中都存在对自我牺牲和迎合他人带来负面后果的警惕。
通过对“刖足适履”的学,我更加明白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外部认可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保持真实的自我,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与成功。
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刖足适履,非所以为礼也。”
《后汉书·崔骃传》:“崔骃曰:‘刖足适履,非所以为礼也。’”
《汉书·贾谊传》:“贾生曰:‘刖足适履,非所以为礼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刖足适履,非所以为礼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刖足适履,非所以为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