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7:00
成语“有触即发”的字面意思是“一旦受到触动,便会立即发生”。其基本含义指的是某种情况或情绪在受到刺激时会迅速引发强烈反应,通常用于形容紧张的局势或容易爆发的情形。
“有触即发”源于军事或武器的比喻,最早可以追溯到弹药、火器等的使用场景。历史上,在战场上,士兵们一旦感受到敌人的攻击或威胁,就会迅速采取反击措施。这一成语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快速反应和自我保护的本能。
“有触即发”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政治、商业和人际关系中,“有触即发”经常被用来描述潜在的冲突或危机,反映了人们对紧张局势的敏感性。在社交媒体和公共讨论中,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往往也会被形容为“有触即发”。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战争、冲突和戏剧性的转折,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的情绪。它提醒人们在处理敏感问题时需要谨慎,以免激化矛盾。
在我与朋友的讨论中,曾有一次因为不同的观点而产生激烈争论,气氛一度紧张,恰似“有触即发”。这让我意识到,沟通时应更加注意措辞,以避免无意中触碰到对方的敏感点。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有触即发”:
月光如水洒庭前,
风起微凉意难安。
心中暗流涌千丈,
有触即发待何年。
这展现了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借助成语的灵活性传达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he brink of explosion” 或者 “a powder keg”,都能传达出类似的紧迫感和冲突的潜在性。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冲突和危机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有触即发”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一成语在不同情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潜在冲突的警示,也是对人际关系中敏感性的提醒。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使交流更加生动有力。
言是伤春,意是忆别,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
《宋史·岳飞传》:“金兵南下,宋金战事有触即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蜀汉与魏吴之间,战事有触即发。”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十一年》:“天下大乱,诸侯有触即发。”
《史记·项羽本纪》:“楚汉相争,战事有触即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兵戈有触即发,不可不慎。”
讵合肥欲施其一网打尽之计,是以~,为徐树铮之故,为安福部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