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3:49
成语“削足适履”的字面意思是削去脚的部分以便适应鞋子,基本含义是为了迎合某种标准或要求,而牺牲了自身的特点或适应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盲目迎合,失去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
“削足适履”源自《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为了让自己的脚能适合鞋子而削去脚的荒唐行为。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批判了那些为了迎合外部标准而损害自身的做法,强调了保持自我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该成语在多种场合下都可以使用:
在现代社会中,“削足适履”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独立性与自我价值的关注。尤其在职场中,个体常常面临迎合组织文化的压力,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顺应环境的同时,也要坚持自我价值。
“削足适履”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与悲哀,许多人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我,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痛苦。这个成语反映了对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使我更加珍视个人独立和真实的自我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为了获得某个职位而改变了自己的简历,刻意迎合招聘方的需求,结果不仅没有成功,还失去了展示真实自我的机会。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削足适履”的教训。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削足适履”的意象:
削足适履何所求,
失却自我随潮流。
独立风华难得见,
何妨任性随心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utting corners”,意指为了追求效率或节省成本而采取不当手段,损害质量。两者都反映了在追求外部标准时,可能会失去自我或降低品质的风险。
通过对“削足适履”的分析,我意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保持自我风格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为的警示,更是对个体价值和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轻易妥协。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后汉书·崔骃传》:“削足适履,非所以为履也。”
《汉书·贾谊传》:“削足适履,非所以为履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削足适履,非所以为履也。”
《战国策·齐策四》:“削足适履,非所以为履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削足适履,非礼也。”
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弃疾杀死太子禄。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是借用,就难免有“~”和“挂一漏万”的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