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3:54
成语“削足适屦”字面意思是削去脚的部分以适应鞋子的大小。它的基本含义是为了迎合某种要求或条件而牺牲自身的合理性或完整性,形容做事过于迎合,失去本应有的原则和自我。
“削足适屦”出自《战国策·魏策》。原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买了一双鞋子,发现鞋子太小,便决定削去自己的脚以便穿上鞋子。这个故事批判了那些为了迎合外在的标准而不顾自身条件的人,强调了自我牺牲的荒谬。
“削足适屦”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迎合他人意见或外部环境而牺牲自我价值和原则的行为。例如,在讨论职场中的不合理要求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员工为了迎合上司的要求而失去自我。
在传统文化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常常被强调,因此“削足适屦”反映了在社会压力下,个体可能会作出不理智的妥协。在现代社会,尤其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提示我们在追求成功时要警惕失去自我。
“削足适屦”给我带来一种抗拒和警惕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追求他人认可时失去自我价值的人,提醒我在生活中应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迎合他人。
在我的一段经历中,我曾因为想要获得同事的认可而改变自己的工作风格,结果不仅效果不佳,还让我感到很不自在。这让我明白,适度的妥协是可以的,但过度的迎合则会让我失去自我。
我尝试将“削足适屦”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一双鞋子太窄小,
削足适屦真荒谬。
何必迎合他人意,
我心我行自逍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cutting corners”,意指为了节省时间或金钱而降低标准。这两者都反映了迎合外部要求而牺牲自我标准的行为,尽管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通过对“削足适屦”的学习,我体会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谨慎,提醒我不忘本心。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后汉书·荀爽传》:“爽上疏曰:‘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命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司寇小吏詈骂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战国策·齐策四》:“今君之用人也,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屦虽贵,足必履之。今先王之法曰:‘削足而适屦,杀头而便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