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5:05:14
成语“黜幽陟明”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为“去掉阴暗的,提升光明的”,引申为在处理事务时,去除不好的因素,提拔优秀的事物。基本含义强调了对好坏事物的甄别和选择,倡导清明正直的态度。
“黜幽陟明”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中提到治理国家应当去除阴暗的事物,提升明亮的事物。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理念,强调了对人才和政策的选择。
“黜幽陟明”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理念强调清明与公正,成语“黜幽陟明”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和公共政策中,该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人才的选择和事物的正义。
“黜幽陟明”让我联想到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激励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真理,去伪存真。这种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在我的工作中,每当面临选择时,我会提醒自己要“黜幽陟明”,努力去掉不必要的负担,保持团队的纯粹和效率。这一原则帮助我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古代的某个小国,国王常常依赖智者的忠告,处理国家事务。他们始终遵循“黜幽陟明”的原则,去除奸臣,提拔贤良,国家因此得以繁荣昌盛。人们传颂国王的智慧,认为他是清明的治理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强调判断的能力。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对真相的追求和对不良事物的抵制。
通过对“黜幽陟明”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成语的智慧。在日常的沟通和表达中,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使语言更加生动,也能传达出更深层的含义。这一成语对我在学与表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有光等与于南宫之试,亲见天子~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