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5:05:35
成语“黩武穷兵”由“黩武”和“穷兵”两个部分构成。字面意思是“沉迷于战争,穷尽兵力”。基本含义指的是过分依赖武力和战争,导致国力耗尽,无法持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国或某个团体在处理事务时极端依赖军事手段,缺乏其他解决方案。
“黩武穷兵”出自《左传》,原文为“黩武穷兵,何以堪之”。其历史背景与春秋时期的军事冲突息息相关,反映了当时国家间频繁的战争状态,以及对武力的过度依赖。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黩武穷兵”在**历史上反映了多次因过度依赖武力而导致的国家衰落,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和后来的王朝更替中。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与军事干预的讨论中,呼吁人们应重视外交和谈判。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单靠武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这样的联想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和平与理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关于国家间冲突的讨论中,我引用了“黩武穷兵”,以强调外交的重要性,倡导朋友们关注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这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能传达信息,还能影响思维方式。
在一首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诗中,我可以写道:
黩武穷兵何时休,
血海浮沉梦难留。
愿以德治换余生,
和平岁月共长久。
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黩武穷兵”的概念可以用“excessive militarism”来表达。这两个概念都强调了过度依赖武力的危害,但在具体表现上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历史中,尤其是冷战时期,军事干预与外交手段的平衡问题也经常被讨论。
通过对“黩武穷兵”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及其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让我反思历史教训,也促使我在面对冲突时更倾向于选择和平的解决方案。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让我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和周全。
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吏。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兴土木,建豪华宫殿。同时还不断扩充军队,使军队的人数占百姓人数的十分之一,军费开支庞大,陆抗打败晋军的进攻后上书孙皓,让他不要再继续穷兵黩武
予谓孝文之仁德如此,与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