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55:08
成语“上兵伐谋”字面意思为“最高级别的军事行动是攻打敌人的谋略”。其基本含义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是击破敌人的计划和策略,而不仅仅是通过武力来征服对手。强调智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这部古代兵书是**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作者孙武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分析,强调了智谋在战争中的优先地位。在《孙子兵法》中,孙子主张,智取胜于力战,得先了解敌人的意图,才能有效地制定对策。
“上兵伐谋”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智谋和策略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将领和政治家都强调“上兵伐谋”的理念。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商业竞争和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上兵伐谋”让我联想到智慧与勇气的结合。在面对困难时,运用智慧而非单纯依赖力量的做法,往往能够带来更为持久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我在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态度。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复杂的项目,团队面临诸多挑战。我运用“上兵伐谋”的思维,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制定了详细的策略,最终使项目成功推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智谋的价值。
在某个古代的故事中,智者面对敌军的围攻,他并没有选择正面交锋,而是通过巧妙的计谋,设计了一系列的假象,使敌军自乱阵脚,最终以智取胜,正如成语“上兵伐谋”所教导的那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意指文治胜于武治,强调智力和策略的重要性。这与“上兵伐谋”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智谋的重视。
通过对“上兵伐谋”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日常生活中,智谋与策略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我思考问题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将继续秉持以智取胜的原则。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国策·齐策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