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7:14
成语“不谋而同”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商量就达成了一致”,基本含义是指不同的人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做出了相同的判断或选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观点、意见、或行动上的一致性,强调了偶然的巧合和不可预谋。
“不谋而同”出自《左传》。在这部古代典籍中,描述了不同的人在没有事先商讨的情况下,表达了相同的看法。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思想交汇的现象,表明了某种无形的共鸣或默契。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不谋而同”体现了群体智慧和无意识的默契,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潜在的联系与理解。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团队合作、集体活动中,能够反映出团队的协作精神。
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本质的联系,哪怕是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共鸣。这种默契是人际关系中一种美好的体现,让人感受到一种潜在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参加一个小组项目时,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在讨论方案时,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同,最终形成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和共同的目标能够让不同背景的人产生共鸣。
在一首诗中:
月下相会不谋而同,
心中默契似水流。
无言之中情自显,
共赏繁星共此生。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无形中达成一致的美好时刻。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on the same page”,意指在没有具体商讨的情况下,大家的想法或计划是一致的。这种表达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人际关系和合作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成语“不谋而同”的学与分析,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成语能够更精准地传递情感与思想,也能增强文化自信与交流的深度。
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或训鬓发,或训头饰,干宝更以为马髴,与我所想象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