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2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32:42
“与众不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和其他人不一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风格、观点、作品等方面与众多其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其基本含义是强调独特性和个性化。
“与众不同”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文化中对个体差异和独特性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虽然强调集体和和谐,但也不乏对创新和独特见解的赞美。成语的形成反映了这种文化倾向。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众不同”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加。它常常与创新、创意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反映出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认同。
“与众不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气、创新和自信。它激励人们要敢于展现自我,不必迎合他人,追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尝试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我喜欢提出一些非传统的看法,鼓励大家思考不同的角度,这让我感到满足和快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在这浩瀚星河间,
我愿做那颗与众不同的星,
照亮黑夜,点缀苍穹,
不随风漂泊,坚守自我。”
在英语中可以用“stand out from the crowd”来表达与众不同的意思。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同寻常的特质。
通过对“与众不同”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表达和交流中,展现独特视角的价值。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在生活中追求个性化提供了动力。
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宋史·文苑传五·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汉书·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归之,太祖少与交焉。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笑之曰:‘此乃与众不同者也。’”
商朝末年,因为造鹿台,姜子牙被逼跳水潜逃。杨任上殿劝谏纣王。纣王十分气愤,就下令挖掉他的眼睛。杨任的怨气感动紫阳洞道德君。道德君为他补上一双带手的眼睛。从此与众不同的杨任就跟随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灭商
从他~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