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1:42
“监临自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却盗取自己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本应负责监督和管理的人,反而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贪污或盗窃,形容不忠诚或背叛的行为。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腐败现象。它反映了在负责监督的角色中,个别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法行为的现象。虽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所描述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文和对官员的讽刺中。
“监临自盗”可以用于多种场景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监临自盗”这一成语在**文化中反映了对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深刻警惕。它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尤为突出,至今仍适用于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对官员、企业高管和管理层的监督和管理上,提醒人们保持警惕。
这个成语往往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失望、愤怒或无奈。它让人联想到背叛和失信,尤其是在本应信任的人身上。这样的情感反应影响了我们对管理和权力的看法。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一位同事利用其职位之便,私自挪用公司资金,后来被揭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监临自盗”的现实意义,并在工作中更加关注职场伦理,提倡透明度和诚信。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监临自盗”:
高官手握权杖,心中藏私欲。
监临自盗之道,良知几曾顾。
白昼何曾明亮,暗影藏背后。
民心如水波涌,欲问何时休。
在英语中,与“监临自盗”相近的表达是“abuse of power”或“corruption”。这些词汇同样反映了权力滥用的现象,但文化背景和社会反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腐败问题较为透明,公众对政治人物的监督机制较为健全,而在某些国家,腐败则更为隐蔽,社会反响也较为复杂。
通过对“监临自盗”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别行为的批评,更是对整个社会伦理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监公使库皇寘坐狱,嗣昌奏请之,遂以~责安化军节度副使,安置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