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1:15
“出言成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出来的话能够形成章法”,即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表达能力强,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组织得非常清晰,逻辑性强,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出言成章”源自古代文人对言辞表达的重视。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和思想在古典文学中,比如《论语》中提到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言辞的优美与内涵的重要性。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口才和语言艺术的追求。
该成语常见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语言和表达能力被高度重视。古代文人常通过诗词、文章来展示自己,因此“出言成章”不仅是对口才的赞美,也反映了对文人修养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表达能力依然被视为个人素养的重要部分,尤其在职场和社交场合。
“出言成章”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代表着智慧、才华和修养。它让人联想到成功的演说家、优秀的教师或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影响和激励他人。
在我参加辩论比赛时,曾经有一位辩手让我印象深刻。他的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优美,真是出言成章。这样的表达让我意识到,良好的口才和清晰的思维是多么重要。
在一次文学创作中,我写了一首诗,主题是表达对语言的热爱:
言语如花绽春风,
出言成章似流水。
字里行间藏智慧,
声声入耳共鸣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peak eloquently”或“to articulate clearly”。这些表达同样强调说话的艺术性和条理性,反映出在不同文化中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
通过对“出言成章”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在学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努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自己的思想能够更清晰、更有力地传达给他人。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文心雕龙·章句》:“出言成章,行成于思。”
《汉书·艺文志》:“出言成章,行成于思。”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出言成章,行成于思。”
(舜)作事成法,出言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