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4:28
“吮痈舐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吮吸脓疮,舔舐痔疮”。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和污秽事物的迎合与接受,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不良事物、恶劣环境或错误思想的盲目追随和忍受。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主要出现在《太原志》中。成语描述了一种令人不快或不健康的行为,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观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它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批评那些对恶劣现象视而不见、心甘情愿接受的人。
“吮痈舐痔”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统上对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有着很高的要求。“吮痈舐痔”作为一个成语,体现了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自律和勇于追求真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这一成语的适用性愈加明显,提醒人们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追随潮流。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贬义,使用时容易引起负面情感的联想。它可能使人想到无奈、愚昧和被动接受的不良感受。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能够有效传达对某种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朋友因为追求某个流行趋势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我用“吮痈舐痔”来形容他的行为,提醒他要坚持自我,不要盲目跟随他人。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写道:
吮痈舐痔何所惧,
独行千里自知足。
盈虚无常皆可舍,
只留真心共月明。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吮痈舐痔”的成语,但可以用“to turn a blind ey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即对不良现象的无视和接受。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盲目追随和接受不良事物的批评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吮痈舐痔”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语言表达中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传达丰富的情感和道德判断,也能反映出社会文化的深层次问题。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要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追求真理,不做盲目的追随者。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晋书·皇甫谧传》:“吮痈舐痔,金革之痛,不遑休息。”
《后汉书·文苑列传下·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吮痈舐痔,则车马徒隶必臻。”
《汉书·佞幸传》:“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音与字同。文帝说焉,尊幸之,月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技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史记·佞幸列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夫为秦王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战国时期,宋偃王派曹商出使秦国,曹商能说会道,深得秦惠王的宠信,秦惠王特意赏赐他100辆马车。曹商回国后对庄子炫耀,庄子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说:“秦王对那些帮助他吮痈舐痔的人都可以赏赐马车,越脏的地方给的车越多。”
附势趁权,不辞~;市恩固宠,那知沥胆披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