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7:14
成语“忧盛危明”字面意思为“忧虑极盛,危险明白”,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未来危险的深切忧虑,表达一种紧迫感和警觉性。它强调在危机面前,人们的忧虑情绪往往会达到顶点,提醒我们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忧盛危明”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成语,但可以从语义上推测其来源。它可能是对古代文人对国家、社会危机的感慨所引申的表达。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忧虑和危机的描述,尤其是在战乱和动荡的时期,文人常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来表达自己的忧虑。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忧心忡忡、心如刀绞
反义成语:高枕无忧、无忧无虑
在**传统文化中,忧虑常常被视为一种责任感的体现,尤其是对国家、家庭的关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和危机也愈加多样化,因此“忧盛危明”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
该成语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紧迫感,提醒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要保持警觉。它使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许多动荡时期,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对经济、环境问题的深切担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那时我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极大的不安。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我们都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忧盛危明”的含义。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年轻的领袖,他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深感忧盛危明。他在夜深人静时,常常独自思考国家的未来,并在心中立下誓言,要带领人民走出困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oreboding”或“impending doom”,这些词汇也传达了对未来潜在危险的忧虑。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对危机的共同关注。
通过对“忧盛危明”的学*,我对语言的表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能体会到人们在面对危机时的复杂情感。这种对未来的警觉和忧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都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上曰:‘忧盛危明,古之善道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臣闻忧盛危明,先王之制也。’”
《汉书·王莽传上》:“莽曰:‘忧盛危明,古之善政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臣闻之,忧盛危明,天下之常道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忧盛危明,小人乐祸忘患。”
《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诏曰:‘凡我君臣,当以~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