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18:36
“月明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月光明亮,照耀千里”,用来形容夜晚月光明亮,能够照亮远方的景物。基本含义是描绘一种宁静、明亮的意境,常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或形容心情的开阔、境界的高远。
“月明千里”这一定语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尤其是描绘月光的诗歌中。它的历史背景与**古代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和诗意的描绘密切相关。许多文人墨客在月夜中抒发情感,借月光来表达人生哲理、思乡之情等。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团圆,月明千里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还蕴含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依然存在。
“月明千里”给人一种宁静、清澈的感觉,联想到静谧的夜晚、悠远的思绪,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意境常常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在某次郊游中,我和朋友们在月光下聊天,感受着“月明千里”的美好,大家分享各自的梦想与未来的计划,那一刻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深意。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孤独的旅人在月明千里的夜晚,回忆起往昔的点滴,月光照耀着他的脸庞,激励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递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bright moon over a vast landscape”,虽然意境相似,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学中,月亮也常常被赋予浪漫和神秘的象征,但其文化意义和情感联结可能与**有所差异。
通过对“月明千里”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自然与情感的联系,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明诗别裁集·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元曲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宋词三百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唐诗三百首·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今日个~故人来,镜鸾重整向妆台,这的是换人肌骨夺人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