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8:23
成语“狼艰狈蹶”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可能是拼写或字词使用上存在误解。如果是想询问“狼狈不堪”这个成语,以下是对其的全面分析:
“狼狈”字面意思为狼和狈,形容人的处境非常困窘、窘迫,常用来形容在艰难、尴尬的状态下。整体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处于极其困境,无法自拔,显得非常狼狈和无助。
“狼狈”最早见于《左传》中,用来形容战斗中被敌人追击的情形,后逐渐引申为形容人处于困境。成语“狼狈不堪”的使用则是为了强调这种困顿的状态,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突发困难时的反应。
“狼狈”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情感和境遇,比如在小说中,主人公在经历重大挫折后,常常被描绘为狼狈不堪的样子。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扰,比如:“昨天下雨,我出门没带伞,结果狼狈不堪。”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狼狈这一形象,往往与人们对狼的印象(狡猾、危险)结合,表现出一种不堪和无奈的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状态常常被视为对压力和困境的反思,提醒人们在逆境中寻求解决之道。
“狼狈”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不如意和无助,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处境,同时也激励人们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出行计划的失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行程被迫取消,导致我在机场狼狈不堪。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应对突发状况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骤雨打窗声急促,行人狼狈似失魂。
欲寻庇护无处觅,孤舟独行任风翻。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体现出狼狈的状态和内心的孤独感。
在英语中,可以用“in a pickle”来形容处于困境中,虽然意图相似,但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每种语言的表达都在反映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情感。
成语“狼狈”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它在生活中经常提醒我们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解决之道。理解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处境,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