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3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0:16
成语“心不由意”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情感和意愿无法由自己的意志所控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情感上受到某种影响,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出反应或选择,常用来形容一种被动的情感状态。
“心不由意”出自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红楼梦》中的描写。曹雪芹在书中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强调了情感与意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一成语在古典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在情感方面的无奈与挣扎。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情感状态和心理活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情感被视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心不由意”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探讨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们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更加重视理性决策,但情感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因此“心不由意”在现代语境中也时有使用。
“心不由意”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爱情、友情时的无奈和挣扎。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性,反映了人在情感面前的脆弱与无助。这种情感深深影响了我的思维,让我更加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对一个朋友倾诉自己的感情困扰,尽管我知道这段感情可能不会有结果,但我还是无法自拔,心中充满了“心不由意”的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渴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她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夕阳,心中却是心不由意,思绪万千。尽管理智告诉她放下,但那份深藏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涌来,无法阻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yond one's control”或“not by choice”,尽管其字面意思有所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这表明,情感的无奈与挣扎是跨文化普遍存在的主题。
通过对“心不由意”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风姐亲自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人听了,心不由意,只得应承下来。”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余心不由意,强应之曰:‘诺。’”
《醒世恒言·卷二十八》:“那人听了,心不由意,只得应承下来。”
《警世通言·卷二十一》:“那妇人听了这话,心不由意,口里虽说不信,却也有些疑心。”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宝玉心中虽是这般想,怎奈心不由意,口里只得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