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8: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0:05
“战无不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战斗中没有不能克服的敌人”。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勇猛无敌,战斗中能够战胜一切对手,常用来赞美军队或将领的勇猛和能力。
“战无不克”最早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军事文献,尤其是在描述战争胜利的场合。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不详,但它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对于胜利的渴望和对勇敢将领的赞美。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领都被赋予了这种无敌的形象,以激励士兵和民众。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和胜利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在历史上频繁的战争背景下,成语“战无不克”反映了对英雄和勇气的崇敬。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决心。
“战无不克”给人一种激昂、奋发向上的感觉,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思维和表达中,它常常与成功、勇气和决心等积极情感相联想。
在我的一次学生会竞选中,我面临许多有竞争力的对手。我在演讲中提到自己“战无不克”的信念,强调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我都将全力以赴,最终成功当选。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勇士们在战斗中展现出‘战无不克’的精神,面对敌人的刀枪,他们无所畏惧,誓言捍卫家园的荣耀。”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例如“invincible”,意指“无敌的”,但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两者都强调了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力量,但表现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略有不同。
“战无不克”不仅是一个描述勇气和胜利的成语,它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激励人们面对挑战。理解这个成语的使用和意义,有助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鼓励我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态度。
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孟庭亲自督阵者二十余次,~。前后计斩清兵及团勇二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