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2:44
“玉堂人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玉堂之中的人物”。这里的“玉堂”指的是用玉石装饰的厅堂,象征着高贵、华丽和尊贵的环境。而“人物”则指的是人,尤其是那些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因此,整体含义是指那些在高雅环境中出入、具有非凡才华和品德的人,通常用来形容士人或名流。
“玉堂人物”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其构成的字词推测出其背景。“玉”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材料,常用于王宫、寺庙等地的装饰,象征着尊贵和美好。因此,“玉堂”可以看作是高贵与荣耀的象征。成语的使用可能与古代士人追求高雅生活、品德修养有关,反映出对文化和道德的重视。
“玉堂人物”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士人被视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拥有知识和才华,还被寄予道德和文化的期望。因此,“玉堂人物”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就,也体现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更加多元化,但对高素质人才的追求依然存在,“玉堂人物”的概念仍然适用。
“玉堂人物”给人一种优雅、尊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雅气质。它引发对高尚品德和才华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修养。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在一些文化沙龙或书友会上使用“玉堂人物”来形容那些志同道合、追求文化艺术的人,借此表达我对他们的欣赏与尊重。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玉堂人物聚云端,风雅之声韵悠然。
书卷飘香逸群英,雅士风流共此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ntleman scholar”,指的是既有学识又有风度的人。这种表达强调了知识与品位的结合,和“玉堂人物”有相似的内涵。
通过对“玉堂人物”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文化、品德和社会角色的一种反思。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追求卓越,不忘初心,努力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为玉堂人物。”
《清史稿·文苑传二·袁枚》:“枚,字子才,号简斋,为玉堂人物。”
《明史·文苑传四·徐渭》:“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为玉堂人物。”
《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为玉堂人物。”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少时,与从兄玉堂人物僧绰齐名。”
至二世兄富丽堂皇,不用说,将来一定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