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8:13
“垂没之命”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命运即将沉沦或消亡。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绝境或面临严重困境,命运岌岌可危,形势危急。
“垂没之命”出自《左传》,原文为“君命垂没”,意指君主的命令即将消失或失败。这里的“垂没”有着消失、沉沦的意思,反映了古代对于命运变化的深刻理解。这个成语的使用,通常与历史背景中对权力和命运的思考相联系。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垂没之命”常用于描绘人物的绝望与挣扎,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面临极大的困难。演讲时使用此成语,可以强调某种紧迫感或危机感,激发听众的共鸣。
在**传统文化中,命运被视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个体在命运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助。“垂没之命”反映了这一文化观念,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会感到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于命运的理解有所变化,但“垂没之命”仍然适用于描述遭遇不幸或困境的情况。
“垂没之命”这个成语常带给人一种压迫感和无奈感,联想到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失败。它提醒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珍惜机会,避免陷入困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低谷期,感觉自己的事业如同“垂没之命”,无论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改变现状。那段时间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也让我更加珍惜后来的每一次机会。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骤雨侵城,雷声轰鸣,
前路迷雾,命运垂没。
但愿青天,重现光明,
笑看风云,勇往直前。
在这里,成语“垂没之命”用来描绘面临困境的景象,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斗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t death's door”,意指接近死亡或绝境。这种表达同样传达了危机感,但在文化上更倾向于生死的直接对比,而“垂没之命”则更侧重于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沉淀。
通过对“垂没之命”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命运和人生的复杂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冷静地思考应对策略。在今后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成语的内涵和使用场景,使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荷栋梁之任,垂没之命,获九棘之位。
《资治通鉴·唐纪》:“垂没之命,尚思奋发。”
《后汉书·袁绍传》:“垂没之命,冀有后图。”
《汉书·王莽传》:“垂没之命,犹可挽回。”
《史记·项羽本纪》:“垂没之命,不足为惧。”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垂没之命,不可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