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1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1:21
成语“全军覆没”字面意思是“整个军队都被消灭”,指在战争或某项活动中遭遇全面失败。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项计划、行动或事业的彻底失败,没有任何成功的余地。
“全军覆没”源于古代战争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指军队在战斗中被敌人全数消灭的惨状。这个成语的具体历史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军队全军覆没的悲惨,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描述,增添了成语的文化深度。
该成语多用于形容项目、计划或事业的失败,常见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全军覆没”在**文化中,常常与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相联系,反映了社会对失败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科技等领域,强调竞争的激烈和失败的风险。
该成语带给人一种悲凉、无奈的情感反应,常常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惨烈和失败的痛苦。在表达时,使用该成语可以加强语气,传达出一种严重性和紧迫感。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最终项目进展不顺,结果就像“全军覆没”一样,团队成员的努力化为泡影。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全军覆没”融入其中:
烽烟四起战鼓雷,英雄豪杰逐梦飞。
然风云变幻无常,岂料全军覆没回。
通过这种方式,我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total defeat”或“complete failur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通常缺乏成语的文化深度和情感色彩。这种对比突出不同文化中对失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全军覆没”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失败的词汇,更是对失败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反思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清史稿·太平天国传》:“太平军攻城,全军覆没。”
《明史·张献忠传》:“张献忠攻城,全军覆没。”
《宋史·岳飞传》:“岳飞北伐,全军覆没。”
《资治通鉴·唐纪》:“李希烈败,全军覆没。”
《旧唐书·李希烈传》:“希烈兵败,全军覆没。”
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