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7:33
“熊虎之任”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熊和**一样的责任或任务。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肩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或形容某项工作极为危险和困难。
“熊虎之任”出自《左传》,原文是“如熊如虎”。成语的背景源于古代对熊和虎的威猛形象的描述,象征着极其艰巨的责任和压力。在古代,熊和虎被视为最强大的猛兽,因此与它们相关的责任往往意味深重。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领导者、管理者或某些关键角色承担的重大责任。在文学作品中,该成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斗争或对责任的承受。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它来表达对某项工作的敬畏或对某人所承担责任的赞赏。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熊和虎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因此“熊虎之任”反映了社会对责任和权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在面对挑战时的担当与决策。
“熊虎之任”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畏和压力。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在重大责任面前的挣扎与挑战,也反映了对承担责任者的尊重与赞赏。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大型项目的管理,感受到“熊虎之任”的沉重。每次会议上,大家都期待着我的决策,而我也深知每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前途。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面对熊虎之任,心如烈火焚,
勇者无畏前行,直面风雨寒。
这展示了在艰难任务面前,勇敢与坚持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ar the brunt”,意指承担主要的责任或压力。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面对重大责任时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对“熊虎之任”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责任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压力。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定。责任不仅是负担,更是成长与挑战的机会。
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汉书·王莽传上》:“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宣公十五年》:“熊虎之任,非子莫堪。”